当前位置:首页 > 编制管理 > 事业编制管理
市委编办“点线面”结合 推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1-02-03 【字体
     近年来,市委编办紧紧围绕沿海特区的基层治理特点,通过加强编制保障、优化职能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助力构建区域统筹、权责对等、运行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保障“关键点”,聚合要素资源。聚焦基层编制资源这一关键,坚持全域统筹,将全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小散弱”部门整合、国有林场专项改革等精简回收的编制用于充实镇街基层。坚持保障下倾,围绕“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结合军转政策性安置、职能下放、综合执法改革,2012年以来累计向各区划转事业编制2024名。坚持力量下沉,制定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计划优先保障乡镇街道,积极选派、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在编制总量内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基层事情有人办、办得好。二是理顺“业务线”,精准放权赋能。整合新时期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核心职责,重塑业务线条,镇街综合服务中心统一精简加挂党建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牌子,构建小政府大服务治理格局。围绕规划建设、土地收储与出让、农村宅基地管理等领域,将区级有需要、有能力承接且行使效率更高、更加便利群众和企业的审批服务事项下放至区级,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减负,制定镇(街)职责准入制度,明确动议、论证、审定、执行、调整等准入流程和工作机制,规范部门职责下放和承接运行,理顺市区职能部门与镇(街)权责界限。三是扩大“覆盖面”,推动共治共享。结合实际整合城市管理、劳动监察、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和计生监督、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相关执法力量和资源,设立镇街综合执法队,承担依法赋予或委托的综合执法权、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违法行为等职责,推动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坚持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人员配比和用编管理,空余编制优先保障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向上争取调剂中小学校教职工专项编制并全部划拨区级统筹分配,推动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共享普惠发展成果。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