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通过严格控制总量、科学设定标准、规范管理使用、加强监督检查,探索建立非在编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一是严控核的总量。坚持“从紧从严”把握改革后非在编人员财政支出总额基本平衡和指标总量只减不增两条原则,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调整岗位结构,将非在编指标整合调整为专业技术、辅助两类,改革后非在编指标缩减200余名,有效控制了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二是优化配的标准。根据职责分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从事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公益服务和承担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公共卫生、技术检测等三类,并综合考虑人员现状、配备历史等多项因素,按照30%、45%、60%的上限科学设定专业技术岗位的配置比例,通过岗位标准的调整促进队伍结构优化。三是明确管的原则。严格岗位管理,非在编人员不得从事涉密、执法、监督等承担行政职能岗位,不得混编使用。严格人事管理,用人单位招聘方案须报人社部门审核通过,严把人员进口质量关。严格考核培训,用工单位需结合岗位要求对人员进行考核培训,确保人岗相适。四是加大统的力度。注重统筹协作,凝聚各部门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编办管指标核定、人社管招聘录用、财政管经费保障、主管部门和用工单位管培训考核的协作配合机制。编办、人社、财政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各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督主体责任,杜绝擅自招聘、违规使用指标和财政资金聘用非在编人员等现象,确保及时打好“补丁”,堵住“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