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的部署要求,聚焦职责定位、编制资源、规范履职及治理难点,持续深化镇(街)机构改革,着力构建适应现代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基层管理体制。一是聚焦职责定位,科学设置职能机构。紧扣镇(街)职能转变,推动镇(街)集中精力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明确镇(街)职责定位,在岛外镇重点加强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等,在岛内城市街道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招商引资等。镇整合设置“6办1中心”,街道设置“5办1中心”,确保镇(街)实现扁平化管理、高效化运转。二是聚焦力量强化,合理配置编制资源。根据各镇(街)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管理任务等实际需要,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镇(街)机构改革后共下沉54名行政编制资源到基层,用于强化基层工作力量。同时,打破镇(街)事业单位人员晋升“天花板”,将镇(街)事业单位综合服务中心设为副处级单位,畅通事业干部晋升渠道,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聚焦规范履职,依法梳理权责清单。全面梳理镇(街)承担的权责事项,涵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镇(街)承担的事项、下放或委托镇(街)承担的事项,全市38个镇(街)均制定公布权责清单,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同时,强化清单落实,将镇(街)权责清单作为基层履职、服务的基础,推行镇(街)权责清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推进基层依法规范履职履责。四是聚焦治理难点,推进执法资源下沉。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管不着”问题,加快推进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印发改革实施方案,试点推动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劳动监察、文化市场、农业等领域执法资源下沉镇(街)。加强配套机制建立,梳理公布镇(街)执法事项目录,并与其他执法部门建立健全联动执法、案件通报等制度,打造“综合+联动”执法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